一夜无话,第二天早上,高杰便带着姬龙峰、悟空、王睿、王曦离开了客栈,走上大街。 



    因为他们明面上是来自蒲州的商行,到赫图阿拉为了采购辽东三宝来的,为了不引起怀疑,表面文章还是得做做,所以高杰几人便按照努尔哈赤、代善和皇太极提供的当地最有名的采参人的住址,一家一家前去拜访。



    所谓辽东三宝,那可是大大有名,辽东有句谚语叫“关东山,三宗宝,人参、貂皮、乌拉草。”



    因为上党人参几乎绝迹,关外的辽参几乎成为唯一的替代品,其珍贵程度不言而喻;而长白山上的野貂皮柔软光滑、轻便耐寒,也是皇家贵族、官员富商的最爱之一;乌拉草虽不算珍贵,却非常实用,具有非凡的保暖防寒作用,深受各阶层百姓们的喜爱,每到秋季,辽东人便到山上去割乌拉草,晒干存放,冬天时絮到鞋里,避免脚生冻疮。



    古代交通不像如今这般便利,辽参、貂皮和乌拉草这三样东北特产运到中原去很是耗费人力物力,再加上如今明金两国处于敌对状态,所以这三样特产在中原很是稀缺,而顶级的辽参、貂皮更是有价无市。丰厚的利润自然会吸引唯利是图的商人,在大明和金国禁止通商后,不少有实力、有背景的晋商依旧会冒着通敌杀头的风险,铤而走险,远赴辽东前去贩卖女真人缺乏的日用百货、粮食金属等,然后再收购辽东三宝贩到中原。



    还真别说,代善和皇太极给高杰介绍的几个参农个顶个都是当地最有名气的能人,家中的辽参不但存货多,而且还有极品存在。人参越老,根系越发达也就越珍贵值钱,俗话说:“七两为参,八两为宝”,八两以上的人参十分罕见,只有经验丰富、手段高明的参农才有可能采到。



    到了中午时分,高杰等人肩背手提,几个大布袋中装满了辽参,而在他们几个怀中,还揣着十多支用红色绸缎包裹得严严实实的极品人参,可谓收获颇丰。虽然有努尔哈赤亲批的购参七折手书,为高杰节省了不少费用,但带来的银子仍旧花去了不少。还好高杰准备充分,荷包饱满,底气很是充足,买参付钱的时候眼睛眨都不眨一下,一副土豪做派。很快,赫图阿拉来了个“富二代”的消息便传遍了不大的山城。



    王睿、王曦和悟空跟着高杰在赫图阿拉外城区和城外的平民区逛了一上午,都颇有疲惫之感,但却老老实实牢记自己是商行伙计的身份,任劳任怨,毫无怨言。唯有姬龙峰忍耐不住了,拉住高杰抗议道:“掌柜的,够了吧,你说的大采购是不是该收手了?”



    高杰头也不回,背手挺胸,仍旧在城外简陋的平民住宅间穿梭着,一边走一边回答道:“本掌柜自有分寸,这名单上还剩下最后一家,坚持就是胜利!”



    姬龙峰苦着脸道:“你一副大掌柜的做派,空着手,逍遥自在,当然能坚持。而俺大包小包背了一身,累得要死不活,可实在是坚持不下去了。要不俺俩换换?”



    高杰回头瞪了他一眼,大声道:“你是我商行的伙计,能和我比吗?再啰嗦,小心我扣你工资奖金!”



    姬龙峰哪听得懂什么是“工资奖金”,一屁股坐在地上开始耍赖,死活不肯再迈腿。



    高杰无奈,只好走到他身前,弯腰低语道:“大头,跑完这最后一家,我请你下馆子!”说完,也不等他回答,便招呼其他人继续向前走去。



    姬龙峰坐在地上赖了半天,终于还是忍不住“下馆子”的巨大诱惑,抹了一下嘴角流下的哈喇子,扛起大包、拎着小袋,大呼:“等等俺!”便又追着高杰等而去。



    名单上的最后一家,是个叫胡拉尔的参农,因为辽参在当地卖不起高价,且采参不易,所以他家的房舍也是破破烂烂,和其他参农几乎差不多,家境很是穷困。



    高杰在胡拉尔家木门上敲了几下,大声问道:“请问有人在吗?”



    很快,木门从内打开,一个布衣打扮的女真族青年走了出来,他个子不高,瘦瘦小小,皮肤白皙,两只眼睛灵动活泼,看上去猴精猴精的,看到高杰等人,他眨巴了几下眼睛,疑惑问道:“你们有事吗?”



    高杰躬身一礼道:“我们是从山西来收购辽参的,请问你是胡拉尔吗?”



    青年摇摇头道:“胡拉尔是俺爹,俺叫花努尔。”



    高杰笑道:“花努尔大哥,你好,我是山西庞记商会的掌柜高杰,大贝勒和四贝勒介绍我们前来收购辽参的!”



    青年“哦”了一声,脸上露出笑容,连声道:“原来是两位贝勒爷介绍来的,快快请进!”



    高杰等跟着花努尔走进了不大的木板房,围在一个烧着木头的火盆旁坐了下来。



    花努尔站在一旁,笑呵呵地道:“各位掌柜的,实在不巧,俺爹昨日方才进山采参去了,家里现在就俺一个人!”



    高杰故作着急问道:“那购参之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乱明风云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为花做和尚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为花做和尚并收藏乱明风云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