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又道:“几位,朝议时许多敏感的事情能回避就尽量回避,若提到出兵之事,别怪陛下翻脸无情……现在谢阁老和沈大人都不会出席朝议,出了事没人能担待,这是陛下连续举行朝会的第一天,你们也不想最后闹得不欢而散吧?”

    杨廷和不知该如何应答,讷讷不言,梁储则很识大体,拱手道:“张公公请放心,我等知道该如何做。”

    “知道就好。”

    张苑带着一股傲气,扬长而去。

    ……

    ……

    张苑走后,杨廷和仍旧怔怔出神,有些事他没想明白,心中郁结难平。

    至于梁储和靳贵则更平和些,这会儿将注意力放在谢迁病情反复上。

    谢家人请御医前来检查过后,才知道不过是虚惊一场,谢迁不过是咳嗽两声,没什么大碍。

    “谢老没事就好。”

    梁储明显松了口气,道,“现在虽然谢老和之厚都不能上朝,但朝廷气象要比以前好得多,陛下还宫便是一件大好事。”

    杨廷和道:“陛下为何有如此改变?”

    梁储惊讶地问道:“介夫,难道你没听出张公公的言外之意?应该是之厚昨日面圣时向陛下纳谏的结果吧?”

    靳贵跟着

    点头,同意了梁储的说法。

    杨廷和则显得难以理解:“张公公之前有表达过这层意思吗?之厚昨日到豹房,来去匆忙,今日又不见他入衙当值,便说陛下态度改观是之厚上奏的结果,也未免太过牵强了吧。”

    杨廷和跟谢迁一样对沈溪有偏见,所以无论梁储说的是否实话,在杨廷和这里都不想把功劳往沈溪身上推,涉及到他和谢迁的面子,绝不肯松半点口。

    我们去进言非但没见到皇帝,还被他派人赶回家,到现在谢阁老的病还没好,沈之厚一去非但直接面圣,还让皇帝做出这么大的改变,意思是说我们跟沈之厚之间差距太大,朝廷都是由沈之厚来当家作主呗?

    梁储打了个哈哈,道:“咱去计较这些作何?陛下有改变就好,先赶紧探望过谢老的病情,回头咱们还要去准备朝议,这年后第一次朝会,总该准备得更充分些才是。”

    杨廷和舒了口气,道:“你们先回,我留在这里,多陪陪谢老……有事的话,回到内阁再说。”

    “那好,介夫你留下,我们先走了。”梁储没敢在谢府停留太久,毕竟内阁事务繁忙,不能长期没人值守。

    梁储和靳贵走后,杨廷和回到屋子内,让旁人先退下。

    等房间里只剩下杨廷和跟谢迁后,杨廷和才凑过去小声道:“谢老,陛下已经走了。”

    谢迁依旧没有睁眼,瓮声瓮气地问道:“听说陛下恢复朝议了?”

    “是这么说的。”

    杨廷和并没有惊讶谢迁突然开口,显然二人之前有过沟通。

    杨廷和接着说道,“似乎跟昨日之厚去面圣有关……今日之厚自己却称病不出,具体是何原因尚不知晓。”

    谢迁叹了口气道:“陛下的心思不在朝事上,哪怕一时受激回到朝堂,也难以持久。不过有如此皇帝,做臣子的只能学着去适应,但凡有什么事情,直接在朝议时提出来,别有所顾忌!”

    杨廷和本来还想说什么,但见谢迁态度坚决,只能叹息接受:“在下知道该怎么做。”

    ……

    ……

    说是知道该怎么做,但杨廷和却未打定主意。

    他有些为难,如果按照朱厚照所说别对出兵之事发表议论,那就违背谢迁直谏的意思,好像谢迁忍辱负重便失去意义。

    若是进言,又会影响君臣关系,皇帝很可能来日就不再举行什么朝议,一切都会恢复旧观。

    杨廷和这边思虑如何才能找到折中之法,在他看来必须在这件事上有所坚持也有所妥协,关键是如何把握好一个度。

    而此时沈溪则显得心平气和,留在府中安静休养,当天上午来求见的人不少,但沈溪仍旧选择不见。

    一直到李?到来,沈溪才不得不从内院出来。

    李?将之前皇帝去探望谢迁病情,以及他去面圣而不得的情况说明,同时表达当日午朝的困难。

    “……这造船经费,怕是不好调度,户部根本拿不出太多银两造船,本来说由兵部负责,但现在之厚你在府中不出,这事怕是最终还是要由工部统筹。”

    沈溪道:“缺多少经费?”

    “陛下安排,先造十艘大船,预算为五十万两,明显不够。”李?道,“就算是五十万两,朝廷也拿不出来,工部的大项支出中并无相应预算,若要将十艘战船都造好……怕是没有一百万两银子不用想。”

    沈溪摇头道:“工部既然没有这么多银子,预算也没安排上,当然要跟陛下提出来,你找我无济于事。”

    李?道:“以前谢阁老的意思,造船不能动用朝廷府库,大概意思跟之前对鞑靼之战一般,计划外的项目就要预算外单列,意思是自行筹措。但这次毕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寒门状元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天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天子并收藏寒门状元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