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二章

    听着这帮乡贤说完了自己刚刚编出来的“免债计划”,杨尚荆的脸上笑容更盛了,因为这帮乡贤很是识趣儿,哪怕是这五家里面体量最小的那家,都直接砍去了六成的债务。

    有了这个好头儿,到时候把这消息往外面一放,哪怕是黄岩县这些个有资格放债的地主里面,体量最小的那个,都不敢再收利息了,而抛出去这些利息,剩下的那点儿本金……根本就不叫一个事儿啊。

    所以杨尚荆点头笑道:“诸位乡贤果然都是熟读孔孟之人,和方才那刘员外截然不同,深明大义好啊,深明大义好啊。”

    站起身来,杨尚荆的声音里满是感慨:“有这样的乡贤,何愁我黄岩县百姓不能安居乐业?本官这便派人传讯,将诸位的义举张榜贴将出去,晓谕县中富户,以为榜样!”

    说完,也不看五个人脸上的表情,杨尚荆大喝了一声:“来人,将五位乡贤之义举写下,即刻张榜,着人去工房,让他们将牌匾即刻刻好,明日送到张家去,吩咐下去,不要害怕什么逾制,直接用本官的县令仪仗便是!”

    两个皂隶高胜应是,一个往工房去了,另一个直接跑去主簿衙门找冯毅去了,毕竟办事要走程序,县里的一应文牍、卷宗,可都是从主簿那儿发出去的。

    而地下的这帮乡贤,一个个的脸色瞬间发青、发白,倒不是气的,纯粹是吓的,这尼玛……杨尚荆这招天外飞仙之后,他们在黄岩县的范围内,也就不用和其他的“同道”见面装逼了,肯定是要恨死他们的。

    毕竟板子只有打在自己的身上才算疼,没有过来直面杨尚荆这个郎中的威压,肯定会觉得他们这五个人都是特么的怂蛋,不敢和杨尚荆这个郎中据理力争,至于那位刘员外的下场……谁还会去管?

    可是事已至此,他们也没有掀桌的本钱和能耐,一个两个也只能站起身来,对杨尚荆躬身施礼,口称“郎中仁德”。

    杨尚荆摆了摆手,叹了口气,说的话是感慨,可那语气听起来,就是在装逼:“既然诸位乡贤已经尽了自己的一份心力,未曾忘却自己教化乡里的职责,本官身为一县父母,自然也不能没有什么表示。”

    停顿了一下,杨尚荆把嘴一咧,笑道:“刚巧,本县今年上半年尚有许多赋税盈余,钱粮不说满仓,可比之往年,却也是好了不少的,故此,本官当即刻修书,送往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孙藩台处,请以本县上半年之盈余,补贴诸位乡贤损失之本金。”

    黄岩县这个县衙……它富啊!

    杨尚荆刚刚到任那一会儿,可是狠狠地敲诈了一下本县的乡贤,那一次逼捐差点儿让这帮乡贤把家里的陈年旧粮全都拿出来了,堆得那叫一个满仓满谷,就是铜钱都有了一大堆。

    然而吧,还不等那些钱粮花完,他杨尚荆摇身一变就从正七品的知县变成了正五品的兵部职方司郎中了,原本挂靠在本县巡检司下面的那些壮丁,也跟着鸟枪换炮,从贱役变成军户。

    而因为备倭衙门的本质,是北京外朝和内廷大佬们撕逼之后折衷出来的结果,在浙江浙一亩三分地上,可以说是备受重视,北京那边看着,南京这边盯着,浙江这边三司一起跟着提携,钱粮、军械之类的就没断过,而且吧,都特么是精品,别的不说,单单是军械,就都是南京军器监造出来的最顶级的货色,一刀砍断寻常卫所士卒的钢刀都是小意思,粮食更是新粮。

    所以这帮乡贤被逼着捐出来的钱粮,就一直那么堆着,加上入秋之后这么一场大雨,太过潮湿了些,都特么快要发霉了,这个时候,不把它们“补贴”给乡贤们,还等什么?

    总之,羊毛出在羊身上,作为一个文科僧,杨尚荆他……骄傲!

    很显然,下面这些乡贤也不是什么车透彻为的傻叉,所以呢,杨尚荆一提今年官衙粮仓的余粮很多,瞬间都明白过来了,一个两个脸色那叫一个精彩,如果不是害怕被削一顿,他们都能哭着喊着跪下,喊上一通。

    然而这时候,拳头大的就是天理,所以他们也只能强行振作,喊着“郎中仁德”。

    “本官还要去给藩司上书,便不留诸位用饭了。”杨尚荆笑着摆了摆手,自顾自的转回了后衙,倒是刘启道先走了过来,和他们客气了几句。

    等杨尚荆回了后衙,一直在后面听着的忠叔就皱起了眉头:“少爷此番动作,虽是亲政爱民之举,可到底是凶险了些,今岁遭灾之地,可不是黄岩县一县之地,朝廷虽有免赋之政令,可究竟没有‘赎民所鬻子女’之言,少爷此番动作,怕是会被外朝言官攻讦,说少爷有‘收拢民心,图谋不轨’之嫌。”

    “赎民所鬻子女”是什么呢,就是这地方遭了天灾,老百姓活不下去了,就把自己的儿女啊、田宅啊之类的玩意都卖给了地主老爷,然后呢,能活的话,直接就活下去了,不能活,那就得逃荒了。

    直接饿死了的还好些,逃荒的那些就是流民,就是危害大明朝治安的不稳定因素,所以呢,可是呢,朝廷到底是正面的官方机构,不是什么邪门歪道的门派,不可能把这些流民嘁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正统天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聿天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聿天并收藏正统天命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