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直,这次前往江陵由你前往如何?”

    “我去?”法正愣了一下,接着说道:“主公传令让子乔兄前往,我去怕是有些不合适。”

    张松笑道:“这次前往江陵,迎接刘皇叔大军进入川蜀之地,无论何人前去,目的始终不变。子乔留在益州,方便行事,而孝直前去正好与我里应外合,这样才是子乔真正目的。”

    法正皱着眉头,低声道:“子乔你想……”

    “孝直既已猜到,那子乔也不隐瞒了!”张松开门见山地说出自己心里话,低声道:“子乔此次建议刘璋前去迎接刘皇叔入川,实则是想借此机会建议刘皇叔夺取益州,占领西川之地,此乃大好时机,要是错过再想夺取益州就十分困难。益州将领虽说居功自傲,却也十分了得,尤其川蜀之地本就易守难攻,只怕没个三年五载也难以攻占。”

    “刘皇叔乃是当今天下唯一能与曹操争锋之人,麾下将领众多,比之曹操不遑多让,要是一对一也不见得是赵云等人敌手,而且诸葛亮、徐庶、庞统等人俱在,有他们相助刘皇叔大业可成。”

    “子乔便是借此机会让刘皇叔入川,也是为了大局着想,留在刘璋身边,实在是英雄无用武之地。若是我猜测的不错,曹操大军前来攻打,刘璋必会开城投降,决不会迎敌。”

    “曹操已经贵为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虽是如此实则把持朝政大权。如果让曹操得到西川之地,那天下再无敌手,天下必会落入曹操手中。子乔不愿益州大好河山,被曹操夺走,唯有如此做。”

    “子乔你是实在是糊涂啊!”法正无奈的说道,“令兄张肃本就反对迎接刘皇叔入蜀,而你又居住在他府上,要是被令兄发现并上报于主公,那你性命堪忧。令兄与你志向相反,你对刘璋已有二心,可令兄却对刘禅死心塌地。”

    “兄长是兄长,我是我,他目光短浅,看不到刘璋此人是庸才。”张松不屑一顾地笑道,“刘璋虽爱民如子,待百姓很好,可他非明主。若是子乔一直留在益州为他效命,难以发挥自己的才能。当初子乔前往荆州与曹操结交,可他小觑子乔,子乔绝不能让他小看,必要做出一番功绩才行。”

    “至于兄长是如何想法,子乔根本就不放在心上。如果他是有才之人,就看得出刘璋暗弱,在军阀势力之中以他最弱。益州兵力喝止十万,却拿不下汉中郡,只会在背后做事。如果不是刘璋目光短浅,又怎么会偷袭巴郡,与汉中郡张鲁结怨,以致于让自己陷入两难之地。”

    “汉中与益州乃是相邻之地,唇亡齿寒。如果没有与张鲁结怨,曹操大军前来,益州兵就可以顺理成章的进入汉中郡,又何须如此大费周章。如果曹操大军攻打益州,张鲁也不会坐视不理。”

    “虽说我与王累此人政见不合已不是秘密,可是子乔佩服此人的忠诚,以及才略。无论是否出自真心,可他还是看出子乔的心中所想,我就是借此机会让刘皇叔入主蜀地,攻占益州。”

    “子乔你可知这样做就是背叛主公!”法正急忙说道。

    张松笑道:“如果有才能却无明主,活得再久也难以施展生平所学,那又何必追求学问?既然子乔有才智谋略,刘璋难以让我施展生平所学,那我为何不能另投明主?”

    “刘皇叔有勇有谋,擅于隐忍,厚积薄发,以他的坚韧性子,就算没有子乔相助,也不会错过这个机会攻打益州。因为刘皇叔占领荆州六郡,看似风光无限,实则危机四伏,只要益州被曹操占领,那么他就退无可退。”

    “今日子乔将心中所想悉数告知,不知孝直心中如何作想?”

    法正沉默不语,有时候沉默代表着一种默认,张松目不转睛的看着法正等待他的回答,又看见他沉默不语,没有反对,那么就是赞同他的建议,直接反叛刘璋,转而投奔刘备。

    若是法正真的不赞同,也不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更不会沉默,而是将所有的事情都告知于刘璋。张松与法正二人私交甚笃,彼此也曾在一起谈论天下时势,他们心中都有种英雄无用武之地,没有一展生平所学,实在是很遗憾。

    “纵然我等愿意投奔于刘皇叔,他又如何看待我等?”法正皱着眉头叹息一声,他担心的是自己等人效忠刘璋时怀有二心,要是投奔刘备,刘备不可能不防备自己等人,到头来还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张松大笑道:“孝直不必担心,以刘皇叔的心胸决不会怀疑我等忠诚,也不会觉得我等是那种背信弃义之人。因为刘皇叔的目的便是攻占益州,而我们二人先前都曾与他见过面,孝直应该清楚刘皇叔是什么样的人吧!”

    法正点点头,他与张松二人一同前往刘备处与他见过面,这事还是在张松从曹操处受辱以后,张松劝说刘璋与刘备结交,最后是他们二人前往刘备处,将刘璋的心意表达出来,所以法正与刘备讨论过。

    法正对刘备也十分赞赏,又有诸葛亮、徐庶等人在,所以法正、张松都认为刘备比之刘璋,要好的太多,有雄心,又有势力,还能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三国之东汉风云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晋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晋城并收藏三国之东汉风云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