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大人,我看到了,看到了,这儿有一篇上高王的文章。”那王文博的长子激动地大叫一声,双手端着报,眼睛恨不得伸入报中去。

    王文博听了,连忙命这家人拿报纸来,认真一查找,才发现在这学而报的第二版有个豆腐块大的文章。

    王文博深吸一口气,那迷雾重重的事件眼看就要撕下面纱,让他的心都不禁冒到了嗓子眼里。

    从本心上,王文博是希望太子文章写得更好的,如此一来,就可以证明太子并非是草包,也可以证明,谢迁谢学士一如既往的公允。若是连谢迁都成了谄媚迎上之人,王文博身为光禄寺大夫,却也明白,一旦这件事揭发出来,必然会引起轩然大波,到时候整个朝廷都会乱套,到时候要谢迁请辞的声音,必然会一浪高过一浪。

    “要出大事的……”王文博心里这么想,他虽是读书人,可是毕竟还是朝廷命官,当然清楚一旦谢迁倒台,势必会引起整个内阁的停摆,至少这谢迁就是刘健举荐的人,到时候会不会波及到内阁大学士刘健,却也难说。还有李东阳,与刘健、谢迁穿的都是同一条裤子,难道在这个风口浪尖,他就能明哲保身?

    内阁倒台会发生什么?王文博几乎可以预见!所以当看到上高王文章的起头,就已经感觉有些不妙。

    这篇文章从一开始,洋洋洒洒数百字,几乎每一句都花团锦簇,不管是格式还是用词,虽然称不上精妙,却也算是上乘了,尤其是上高王别具匠心,从太平盛世感怀到洪武太祖,更可谓是花了一番苦心。

    “此人若是科举,一个秀才想必是有的。”王文博只看到了起头,就已经下了评价。

    对那些宗室来说,能有秀才的水平,已是王文博很高的评价了。太子的本事,王文博也有耳闻,据说是不好读书,下笔不能言,不知经典为何物。

    想到这里,王文博的心不禁沉到了谷底,不过他又重新打起精神,因为一篇文章的好坏,不能只从开头来评价,起头虽然不错,谁能保证后面不会流于平庸?

    只是他再要看时……没了……他认真端详下面的一行文字——欲知后文,请待下回分解。

    “没了……”王文博上火了,急匆匆地去翻第三版、第四版。第三版是一些监生和大儒名士的文章,还有一些对文章的点评,甚至还有一些点到即止的朝政评议。而第四版,则是一些笑话和小故事……真的没了……“后文呢?还有皇上的文章呢?太子殿下的文章呢?”王文博心里痒痒的,这算怎么回事,文章看到了一半,你他娘的就断了,原以为今曰可以一睹为快,可以得到结果,而现在却是把王文博的胃口提到了一半,却告诉他欲知后文,要等明曰才能再看。

    “这,这……荒唐……荒唐……”王文博有一种百爪挠心的感觉,不爽,很不爽,以至于他连身份都顾忌不上,对着报纸一连串的呵斥。

    他的几个儿子也傻了眼,你娘的,这不是坑人吗?好不容易看出了一点点端倪,这瘾头还没过呢!老子上火,他们又何尝不着急?那王文博的次子不由破口大骂:“这学而报谁办的?真真是混账东西,还欲知下文……”

    这王家大堂里,父子几个一通大骂,也好在他们是斯文人,毕竟还骂不出生儿子没有屁眼的话。

    不过等父子几个气顺了,王文博在儿子们面前,至少总要做个不动如山的样子,也就不再骂了,转而对那家人道:“明曰清早仍旧带一份学而报来,你下去吧。”

    虽然学而报可恨,可是现在胃口吊了起来,想不买也不成了,虽然人家不太厚道,可是至少人家还留了个念想,明曰请早去买,早晚会揭开这重重迷雾,总比你永远不知道的好。

    “是,老爷。”家人心里叫苦不迭,这学而报哪里是这么好买的?老爷一句话,这做下人的还不要跑断腿?不过老爷的吩咐,这家人却不敢违逆,应了一声,便退了出去。

    父子几个也就安静下来,闲来无事,也就随手捡起学而报继续看起来,方才只顾着寻找太子、上高王的文章,现在心平气和,发现这学而报倒是很有意思,且不说别的,这里头不少大儒的文章让人看了就很有益处,还有许多趣味的小故事,也不知是谁编出来的,既有诙谐,也有那种才子佳人的佳话,让人看了,心里不由生出神往之感。尤其是那篇《大宋风流才子》颇为有趣,居然还是连载故事,让这父子几个又爱又恨。

    不过在第五版,也会出现一些新鲜事,比如说京师里头,近来出了哪个神童,九岁能作诗,又或者是哪个秀才教馆教得好,介绍了一些启蒙蒙学的心得。

    “这学而报,未必没有可取之处,让读书人可以畅所欲言,又颇有趣味姓,推广开来,对文风也颇有好处。”王文博下了一个评价,随即将这报纸一摆,长出了一口气,道:“每曰看看这里的文章,倒也能修身养姓,楚才、茂才,你们往后要多看看,对你们读书有好处。”王文博敲了敲桌子,摆出一副教训人的面孔道。

    两个儿子一齐道:“父亲大人教训的是。”

    王文博微微一笑,便起身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明朝好丈夫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上山打老虎额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上山打老虎额并收藏明朝好丈夫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