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上,如果问谁对于秋最了解的话,那肯定是非李秀宁莫属。

    她虽然没有经常跟于秋在一块,但却是从最开始认识他,就一直在分析他的做事意图。

    而她得到的结论就是,于秋这个人心里是有善念在的,甚至是一种对所有人类的大善。

    虽然他在发起狠来的时候,连自己的亲生父亲和哥哥都杀,但是自从他开始聚集饥民百姓开始,走的其实一直是一条救民之路。

    因为在此之后,无论是拯救被瘟疫侵袭的百姓,还是抵抗突厥的入侵,将他们逼道谈判桌上,等等等等,最终的目的,无一不是想要救助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他这个人是并没有什么家国概念的,无论是突厥,吐蕃,高句丽,甚至是已经覆灭的吐谷浑和倭国,他都可以让其为自己所用,这一点,从洺山书院收纳所有国籍的学子就可以看出。

    也正因为如此,李秀宁又可以隐约感受到于秋内心里的野心。

    如果没有吞并天下,或者说兼济天下的野心,他又怎么可能没有家族,种族,国籍之分呢!

    如果真要找什么词来定义于秋的话,李秀宁认为应该是枭雄。

    在她看来,一个做起事情来可以极其狠辣,极其利己,有吞并天下的野心,却又有着为国为民理念的人,就是枭雄。

    这样的人需要人在旁边盯着,因为,一旦他生出了什么不好的想法,整个世界没有人能阻止的了他。

    她自己在夏国待过一段时间,只是学习了夏国的皮毛,就用短短两年时间,将公主府的产出翻了近十倍,可以说,她太知道夏国的战争潜力有多大了。

    而她觉得,现在整个李唐,只有自己能够胜任这份盯着于秋,甚至是引导于秋的工作。

    他相信于秋心里存在的那股善念是真实存在的,相信自己从中调和,是能够让李唐和夏国继续保持现在这样和平发展的状态的。

    所以,即便天下都知道,她与于秋之间是一场政治联姻,是一场没有多少爱情支撑的婚姻,她也毅然决然的选择了接受。

    对于两国,对于整个东亚数千万百姓的福祉来说,她个人的爱情,渺小的简直不值一提。

    所以,次日一早,李秀宁就随李建成进宫了,并且有史以来第一次的站在了太极殿上,以平阳安国公主的身份,议政奏事。

    “父皇,臣女出嫁之前,有三件事要上奏,忘父皇准许。”一身华贵的公主仪装,看上去十分威严的李秀宁,在朝会开始以后,直接走到了大殿中央,拱手向李渊道。

    “三娘且讲来。”李渊眼神复杂的看向这个神情看上去有些陌生的女儿道。

    “这第一事,便是父皇,乃至诸位臣工,今后治国理政,必须以mín yì为重。”李秀宁十分简略的道。

    “善,古人常言君者,舟也。民者,水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想要君舟不覆,需得民心思定。

    父皇,此一策,当立为我大唐基本国策。”李世民在李秀宁讲完之后开口赞道。

    “准奏。”李渊点了点头笑道。

    过往的时候,任何一个帝王上位,都会喊出以民心为重的口号,他觉得,这种场面上的话,讲出来也是为皇室脸上贴金,李秀宁既然郑重其事的说了,自己怎么有不顺水推舟,往直接脸上贴金的道理。

    不过,李秀宁在李世民说话之后,却是转头白了他一眼,让他闭嘴,又转头拱手向李渊道,“父皇,臣女所讲的以mín yì为重,可不是客套话。

    mín yì和民心是两码事,民心安定和民生向好发展,也是两码事。

    没有人不想让自己的生活过的更好,尤其是底层的广大老百姓,作为百姓的君父,您应该要知道百姓们心里想要什么,尽可能的满足他们,这才叫以mín yì为重,而不是只要他们不闹事,不zào fǎn,就以为天下民心安定了,自己的治理成功了。

    此外,请注意儿臣的用词,是‘必须’,如果,未来我大唐做不到这一点,是很有可能被别的做到了这一点的人所取代的。

    这里面,我不专指夏国,因为于秋此人,对于皇位并没有什么兴趣。

    父皇且请看看高句丽,新罗,百济,甚至是吐蕃,他们在做什么。

    他们几国的百姓,想与夏国通商,他们就开通了贸易。他们几国的百姓,想去夏国做工,赚取比种田收入更高的钱财收入,他们就让治下的百姓们去夏国做工,让他们赚取更多的钱财,改善生活。

    而我们李唐的政策呢?

    是在对夏国做各种限制,宁愿这些做工赚钱的机会,流落到高句丽,新罗百济等国的百姓手中去,也要将百姓们困死在治下的州县种田。

    去年如若不是河南道旱灾,朝廷无力赈济,只怕也不会允许各个州县的百姓,跑到夏国去做工,讨食!

    这,其实就是违背mín yì的错误政令。

    朝廷用权威,阻止了他们向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初唐大农枭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爱吃鱼的胖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爱吃鱼的胖子并收藏初唐大农枭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