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众人情绪高涨,李松觉得有必要让大家冷静下,说道:“马镫只是提升个人战力。鲜卑人并不好惹,若不能仔细筹划,未必能消灭慕容廆。”

    卫瓘问:“安宁伯有何高见?”

    李松说道:“慕容廆主力约有4万骑兵。卫都督麾下有8万骑兵,差不多是朝廷目前能集中的所有骑兵了。另外虽还有10多万步兵,但如今是主动出击大漠草原,步兵不堪用,只能守城。我军应分成4路,每一路2万骑兵,从雁门郡、上谷郡、北平郡、辽西郡一起出发,向北进发。”

    安北将军严询说:“我军8万人马合兵一处,方可与敌一战,安宁伯却为何要我等分兵?”

    李松说:“大漠、草原广阔无边,慕容廆不知身在何处。若只有一路人马,极易与敌错过。所以要分4路,一字排开,拉网式前进,这样遭遇敌人的机会必然大增。任一路遇敌,需得先拖住敌人,然后迅速告知其他3路前来合围,此时我军兵力两倍于敌,必能取胜。”

    众人觉得有理。确实,8万人若一起出发,虽然看上去浩浩荡荡,让敌人害怕,但很可能遇不到敌人。就算遇到了,人家也不是傻子,看见这阵势肯定就避开了。若如此,又怎能与敌决战,完成皇上的重托呢?如果分几路,那遇上的概率就高多了。

    严询又道:“我军一路才2万人马,若敌人不满万,自可直接消灭。若遭遇慕容廆4万骑兵,敌人两倍于我,只怕非但不能拖住敌人,反被击败啊。”

    李松答:“安北将军所虑有理。所以我这里教大家一个粘字诀。”

    粘字诀?这名字真新鲜。

    马隆问:“何谓粘字诀?”

    李松说:“这粘字诀,就是当敌人进攻时就撤退,敌人撤退时就进攻。这马镫的威力方才都见识了,若敌人来追赶,可边退边向后朝天漫射,敌军必死伤众多,难以追上。”

    众人点头称是。

    李松继续道:“就算一时被敌人围困,我军有马镫相助,突围出去不是难事。如此一来,即便我军人少,也不用担心被消灭。”

    确实,有马镫时,连单兵对战都非常轻松,那么一群这样的骑兵对阵,更加没有什么好怕的。

    李松说:“但是如果敌人撤退,则一定要追上去,防止敌人在我军合围之前逃遁。如果敌军一定要逃,我军虽无法阻止,但也要尽量吃掉它的殿后军队,能消灭多少算多少。”

    “总之就是:敌进我退,敌退我追,就像牛皮糖一样,牢牢地粘住敌人,直到最后合围消灭敌人,所以称之为粘字诀。”

    众人恍然大悟,原来如此。但这牛皮糖是何物?没见过啊。

    李松暗道:“糟糕,说漏嘴了,我忘了现在可没有牛皮糖这种东东。”

    李松说:“总之就是要死死缠住敌人,拖敌待围。”

    拖住敌人,等待围歼,众人点头:明白了。

    李松说:“4路人马之间务必每天都要保持联系,才能像一个拳头那样打出去。如果各自为战,那就是一盘散沙,虽然可以自保,却不能消灭慕容廆。”

    马隆是在戈壁作战过的,他问:“大漠中行军容易迷路,4路人马怕是不容易保持联系啊。”

    李松说:“确实如此。所以我制作了指南针,有了此物,不用担心迷路。”

    说着让刘琛拿出几个指南针,发给大家。

    这指南针是一个圆形的盒子,将磁石打磨成细条,中间开一小孔,架在一根细针上,放在盒子内。磁石一头涂上红色,不论人怎么走动,最后红色那头必然指向南边。

    掌旗的小校眼前一亮,走过来对李松说:“这指南针可否让在下一观?”

    李松将指南针交给他,那小校反复看过,兴奋地说:“这个太好了,在下也曾任军中探马,在大漠、草原中打探军情,经常迷路,延误时机。如今有这指南针,就不用担心了。而且此物不过手掌大小,携带亦是非常方便。”

    李松说:“是的,有了指南针,各路大军前进时就不会迷路,偏离方向。彼此之间联络的信使也要带上指南针,防止迷路,确保联系顺畅。”

    李松注意到,在场诸位都没人提到司南,想来这司南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并没有在古代的军队中使用。

    没有导航设备,军队在大漠、草原中作战肯定吃亏。当然,也可以依靠向导,不过熟悉地形的向导基本都是属于当地游牧民族,如果中途逃跑或者本身就是间谍,麻烦可就大了。中原王朝军队不愿主动出击,除了马战不敌游牧民族骑兵外,容易迷路也是一个原因。

    此时,李松不由得又想起李广。想当年,已经60多岁的李广随大将军卫青出征匈奴,也是因为迷路,耽误了约定的军期。卫青先是派长史拿了干粮酒食送给李广,顺便问起李广等迷路的情况,李广不予回答。接着,卫青又派长史紧催李广的幕府人员前去听候审问。应该说,卫青还是给了李广面子的,没有直接问罪李广。但是李广自担罪责,拔刀自刎。一代名将就这样以令人扼腕的方式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穿梭在晋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松岩之上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松岩之上并收藏穿梭在晋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