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着这帮人的震惊状,俱酒爽坏了,他轻蔑地扫视了一下全场,继续高声吟哦: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彩!”魏缓忍不住高声喝彩,只见他双脸通红,双手高举,拼命鼓掌,引得全场一片喝彩与鼓掌之声,整个雅间之内陷入一种癫狂状态。

    声浪从汾曲楼三楼传到一楼,传到安邑的大街之上,引得楼内楼外不住侧目。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公子缓和全场嘉宾,瞪大了眼珠子,张大了嘴巴,流着哈喇子,眼巴巴地望着端氏君,一副洗耳恭听、如痴如醉状。

    特么的,不就是四言诗歌嘛,不背则已,背出来吓死你们!

    战国时代主要流行四言诗,只有在楚国的离骚体是个例外。

    而俱酒背的曹诗,则是中国四言诗的另一座高峰,也是四言诗最后的辉煌,这就是曹操开创的“建安风骨”。

    风骨是什么东西?就是诗歌中贯穿了内在的、极富感染力的精神力量,特别是曹操大气恢宏、激昂悲壮的气韵,更是诗经所不具备的。

    所以说,满座皆惊是意料之中的表现。

    俱酒四下望了一眼嗷嗷待哺的全场众位,双手一拍:“完了!见笑见笑!”

    因为,剩下的,实在背不出来了……

    公子缓醉眼迷离、神情亢奋:“”彩彩彩!拿酒来!”

    汾曲楼的三层整个陷入了狂欢。

    公子缓亲自端着一爵酒来到俱酒席前,俱酒连忙避席而起。

    公子缓道:“端氏君,深藏不露,高深莫测呀!缓敬端氏君一爵!”

    战国时期的礼仪,一般都是分席而食,饮酒也都是遥遥相敬。公子缓这种超出常规的举动,更显他对俱酒的欣赏与佩服。

    俱酒口称不敢,也举爵相迎,二人共饮一爵。

    公子缓伸手把住俱酒之臂,问道:“端氏君,不知此诗何名啊?”

    俱酒道:“短歌行。”

    公子缓:“好好,既是歌行,必当传唱。”遂命现场的歌伎当场唱来。

    古代的诗都有曲,只要填入不同的诗词即可吟唱,就像后世的抖音中许多达人翻唱歌曲一样,曲调不变,只需改词即可。

    于是乐队与歌舞伎稍一碰头,叮叮当当试弹几下,咿咿呀呀试唱几声,很快就磨合好了。

    一首战国版的《短歌行》就在汾曲楼上上演了。

    不得不说乐师和歌舞伎都是战国的艺术家级别,他们为这首《短歌行》选择了一首沉郁低回的曲调。

    歌伎也采用了一种时而激昂、时而忧伤的唱法,激昂时筝鼓铿锵,忧伤时琴声凝涩。

    舞伎现场编排出了一套动作幅度非常大的舞蹈,或向天祈求,或俯仰起合,大开大合,大起大落。

    乐、歌、舞默契配合,非常精准地将曹操原诗中的那种壮志与悲凉的感觉表演了出来。

    《短歌行》本身就蕴含着许多的政治意义和向往,再加上今晚尽兴而饮,座中各位都已陷入醉酒状态,心中的许多不快与郁结都被这首诗歌给勾起来了。

    座中客有的黯然神伤,有的双泪龙钟,有的痛饮不止,有的仰天长啸,人生种种不平事,俱在此曲意中藏。

    魏缓也联想到了自己尽管非常努力,非常优秀,但魏侯始终没有在他和大哥魏?之间做出选择,太子之位遥不可及,人生抱负难以实现。不免心中神伤,面色沮丧。

    连见多识广的穿越者也非常吃惊,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排演出这样一幕高水准的演出,特别是将原诗中的风骨体现到这样一种地步,而且艺术感染力如此之强,不得不说古人的智慧与修为真的超出我们的想像。

    一首《短歌行》被宾客要求重复表演了好几遍,汾曲楼的掌柜的也对此充满好奇,暗暗打定主意,这首曲子,以后就是酒楼的保留曲目了。

    一场宴会在俱酒原创大作《短歌行》的加持下,达到了超出预期的效果,宾主尽欢,圆满结束。

    早有宾客甚至酒楼的人,暗暗将《短歌行》抄录了下来。次日,安邑城中,但凡有点身份,识文断字者,都在三五成群地热烈讨论这首诗歌。

    甚至总角小儿,都已经能吟唱几句,巷尾街头,稚嫩的童音在传唱着:“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整个安邑,都在传唱同一首诗。

    诗歌摆在了相国公叔痤的案上,公叔痤震惊之余,更对这位神秘的端氏君产生了深厚的兴趣。一边捋须,一边默读,不知不觉竟吟哦出声,而且调门越来越高。

    “瞎嚎什么!”公主愠怒的声音从室外传来。

    公叔痤连忙起身,恭恭敬敬地迎将上去:“公主,公主,快快请进,快请进。”

    公主不悦地道:“已到饭时,为何迟迟未归?还有,刚才在瞎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战国:让你弱国苟活你却逆天改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封少水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封少水并收藏战国:让你弱国苟活你却逆天改命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