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车到了位于新城北侧的奉晨馆.

    奉晨馆也是沿用的旧宅,略加修缮之后加盖了一层,是个两层两进的楼阁,紧挨着大秦军府。

    因穿的便装,我就直接走了进去,没想到居然没人拦我!

    进到阁内,里面各色人等一度让我以为到了钟鼎阁!

    目之所及,有不少男女老少聚在一起低声议论着什么。

    扫视一圈,只看到了青田子。

    青田子见两个人站在门口,快走两步过来,口中还说着:“尊驾快里面请……”

    随即瞪大了眼睛:“陛……”

    “陛什么?”我淡淡道:“在下偶然路过此地,称呼我为先生即可。”

    青田子结巴了两声,稳了稳心神,恭敬道:“先……先生里面请。”

    我随他到了二层一处单独房间内,装饰得倒是颇为雅致。

    “陛下请坐……”

    到首位坐下,我冷笑了一声:“青田子,你的日子真是舒适啊,不但有如此高雅之处,还有那么多人陪你探讨诗歌。”

    刚才路过的时候我留心看了一下,那些人基本都在谈论诗歌之类的东西。

    青田子惶恐道:“请陛下恕罪!可否……呃,可否容小人详细禀明?”

    “说吧。”

    “谢陛下。”青田子擦了擦不存在的汗水,解释道:“去年春季,臣离开咸阳往关中各地采风,但效果甚微。原因有二,首先识字的太少了,更遑论诗歌之类,一个一个去找实在是杯水车薪!”

    “其二则是,时间都花在了路上,小人一个春季不过走了两郡十几县,大秦疆域何止几万里,如果靠奉晨馆这些人,实在无法遍及大秦!”

    “小人唯恐不能达到陛下的期望,因此回来后同牡堂商议了一下,并禀报了封少府,是否可以在奉晨馆聚贤集诗。”

    “咸阳汇聚天下有识之士,各色人等皆有,来往客商对各地的风土人情也更为熟悉,若是在咸阳采风,或许效果更好,封少府就赞同了。果然效果非常好,陛下所见即奉晨馆日常,现已有诗集二十册!”

    听完他的解释我神色稍缓。

    “把诗集拿过来。”

    青田子连忙从书架上取了二十册编好的诗集。

    我没有拿最上面的,而是从中间随便抽了一册。

    打开看了看,记载的是秦风,内容还算可以。

    我放下手中的诗集,吩咐道:“我说你记。”

    青田子连忙拿了纸笔来。

    “今后将采风得来的诗歌称为古体诗,而鼓励近体诗的创作。近体诗包括三种主要体裁:第一是律诗,又分五律、七律;第二是绝句,又分五绝、七绝;第三是排律,又分五言排律、七言排律。”

    我边想边说,沉吟道:“不同于古体诗,近体诗每种体裁都要有严格的格律,句数、字数、押韵、平仄等都有一定的规则。”

    “五律,顾名思义,每句五个音节、全篇两句一组、总句数为偶数,这个继承了古体诗五言古诗的基本特征,不同处在于增加了对偶和平仄的规则……”

    将各种体裁的近体诗给他讲述了一遍,花费了三个多时辰,中午吃饭也在奉晨馆简单吃了一些。

    青田子记得倒是多,只是看表情仍是一脸懵。

    我伸了个懒腰:“今天就到这里,过几天朕会将《钦定词谱》、《声律启蒙》等相关的规则写给你,你整理汇编一下。”

    中国古代诗词浩如烟海,我不可能将所有的知识都写出来,好在古人的书比较简洁,比如《大宋重修广韵》,总计不过二万六千一百九十四字。

    但问题是秦朝时的字词发音与后世不一定相同,要是改的话就是一个很大的工作量了,我也没那个才华去改古人的书。

    所以我没想着将体裁定那么死,诗词刚出现的时候不也是慢慢发展的嘛,只要给他们定个基调,相信以古人的聪明才智能摸索出来,说不定还会有什么创新。

    青田子沉浸在记载的东西上,良久回过神道:“敢问陛下,是古体诗不好吗?为何要推广这么复杂的近体诗?小人以为,诗歌本就是表达的一种形式,如果定下太多的条条框框,是否反而不太好?”

    心中却在吐槽:那五绝统共不过二十五个字,居然有这么多规矩!这写一首不得头发熬白了!

    我笑了笑:“不是古体诗略逊一筹,也不是近体诗更胜一节。所谓文化,《易经》有云: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贵乎于人?文化自然也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你可不要理解偏了。”

    我起身道:“然大秦欲以文化教化天下,就不能拘泥于现有的这些东西,朕不过是加快文化百花齐放的进程罢了。”

    青田子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给你举几个例子吧。”我微笑着道:“不过要先说好,这些都不是朕作的,是某些先贤的才华横溢,朕还没有那样的文采。”

    反正历史已经偏离了原有的轨迹,就算今后还会出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家父秦始皇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何须言名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何须言名并收藏家父秦始皇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