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的司马衷又落入成都王司马颖手郑

    人常,傻人有傻福。但这句话不适合司马衷。

    傻皇帝司马衷这一生,受到诸王辗转挟持,沦为傀儡,受尽凌辱。

    在司马越、司马颖这两股势力交战中,几乎没人把司马衷当作一回事,唯独嵇绍,也就是嵇康的儿子,对他忠心耿耿。

    在一场战役中,司马颖手下大将石超偷袭荡阴,司马越的联合军队大败,将士纷纷逃命。只有嵇绍一人,持剑护卫在司马衷的马车前。

    面对如蚁般涌来的敌军,嵇绍独自舞剑,大声斥责。然而,寡不敌众,终被擒。

    当司马颖的军士,把嵇绍按在马车前的直木上,准备砍头之时,晋惠帝从马车上跳下来,大声疾呼:“这是忠臣,不要杀他!”

    然而,这些军士只听从司马颖的命令,终究是杀了孤勇者嵇绍。砍头时,晋惠帝司马衷就在旁边眼睁睁看着,鲜血溅了黄袍一身。

    谁能想到,当初,司马昭以傲世败俗的理由杀了嵇康。而嵇康的儿子嵇绍却以死扞卫司马衷。

    看见唯一护卫自己的嵇绍死后,司马衷第一次流下了眼泪。

    到了晚上,侍从想把沾血的黄袍拿去清洗。但司马衷拒绝了,道:“这是嵇侍中的血,请不要洗去。”

    夜深了,在简陋的行宫里,晋惠帝司马衷迟迟不肯睡去,只是举起袍子,看着上面的血迹发呆。没人知道他在想些什么。

    身为皇帝,他连最忠于他的人都无力保护。他能自己做主的事寥寥无几。

    司马衷只是个懦弱的智障之人,他这一生不曾想过要当什么皇帝,也未曾想过迫害什么人,但下却是在他手上大乱。

    这到底是不是他的过错?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普通人因据有与自己实力不符的宝物,而遭受祸害。君主又何尝不是一样。

    打败司马越后,司马颖一直待在邺城,也不想让傀儡皇帝司马衷回到京都洛阳。这又引起青、幽二州刺史王浚,东燕王司马腾两人不满。

    两人一合谋,借了外族兵,共同讨伐司马颖。司马颖派出大将迎战。这一次,司马颖的大军被打败了。

    呆在邺城里的司马颖,听到前线军队战败的消息后,大为震惊,连夜跑路,带着傀儡皇帝司马衷,又跑回京都洛阳。

    这时,司马颙刚好派出部将张方领兵来到洛阳。双方汇合后,觉得洛阳已变成是非之地,不安全,便又带着司马衷,前去司马颙的势力中心——长安。

    这时候,下形成两股较大的势力集团。一股是夹持晋惠帝的司马颙、司马颖。

    另一股是东燕王司马腾、范阳王司马虓、刺史王浚共同推荐为盟主的东海王司马越。

    过了一段时间后,司马越联合多方势力,再次兴兵进攻司马颙、司马颖。

    在经过一年多的战争,司马颙、司马颖的部队被打败了,两人均死于战乱之郑

    最终是司马越笑到了最后,迎接晋惠帝司马衷回京都洛阳。

    但司马衷回到洛阳后不久便病死了。司马越便立司马衷的弟弟司马炽为晋怀帝。

    到此,历经十六年的“八王之乱”暂时落下了帷幕。

    但是,很多汉族精锐将士在反复的战争中死去。很多农田因战乱而荒废。晋朝的国力从此大为衰弱。

    周边少数民族势力和部分刺史纷纷拥兵自立。

    司马越虽然得以独揽朝政,但实际已经很难指挥得动地方。

    晋朝名义上虽然还是个统一的国家,但实际上已经形成一盘散沙的局面。

    各地的刺史、诸侯王、士族门阀抱团取暖,在全国各地逐渐形成诸多个地方割据势力。

    回过头来看,“八王之乱”的种子是晋武帝司马炎种下的。

    他大力推行的罢州郡兵、分封诸王两项国策,让朝廷正规军越来越弱,而各诸侯国的实力却越来越强。

    二十七个诸侯王最终变成鳞国二十七枚炸弹。

    另一个,晋武帝坚持立长不立贤,让弱智且软弱的司马衷当上皇帝,也让各个诸侯王野心勃勃。而皇后贾南风的恣意妄为,最终点燃了“八王之乱”。

    晋武帝、晋惠帝这对父子本质上都是很善良的人,很少批评别人,也没杀过一个大臣,只可惜当了皇帝。

    其实,司马炎、司马衷更适合做慈善,当义工。请他们两个去当皇帝,就好比聘请一些又老又丑又黑的胖妞,去青楼接客一个道理。

    无论是谁,一踏入此楼,都会觉得乌烟瘴气,恨不得一把火,把楼烧了。历史大概是看走眼了,选了这对父子。

    司马炎坚信,自己的子孙都流着同样的血统,一定会相亲相爱,共同努力建设一个强大的帝国。

    结果,司马家的亲戚们开始了长达十六年的互相厮杀。无数历史片段证明,越是自己人,杀起来就越狠。

    这场耗尽国力的大乱斗,为边境的少数民族的崛起,创造了绝好的历史机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雷老侠的回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喜欢瞎编的豆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喜欢瞎编的豆腐并收藏雷老侠的回忆最新章节